图片
本文编号 240530全文共有 4700 字如果觉得页面很长那是因为留言很多晚上好。今天的文章,我想分享4个足够简单,但对我帮助巨大的习惯。它们并不需要你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,只需要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,就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丰富、更高效,更具幸福感和满足感。希望今天的文章,能够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。图片
1. 维护一份日常生活备忘录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读到一篇文章,学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,想等有空时慢慢整理,但过了几天就抛诸脑后了。后面再回顾时,只模糊记得自己看过这篇文章,却怎样都想不起这个知识点是什么了;遇到一个问题,做了很多功课,尝试了许多行动,终于把它解决了。后面遇到类似问题时,想参考和借鉴之前的经历,却发现自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,走过的弯路全部得重走一遍;又或者,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,想把它铭刻下来供以后回味,结果只是拖延了一下,就被其他事情占据了注意力,它也就随之被挤压到记忆的深处,被你淡忘……人的记忆是相当不靠谱的,如同我经常说的一句话:大脑是用来思考的,不是用来记忆的。因此,我有一个对我帮助很大的习惯:维护一份日常生活备忘录。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做备忘录,但通常只会针对特别重大的事情去做,很少有人意识到:我们其实更需要的,是一份「日常生活」的备忘录。原因很简单: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,产生大量的想法,其中不少是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的。但如果单单只是依靠大脑去记忆,那会相当不现实,很可能会让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溜走。我的做法是:专门开一页笔记,命名「备忘录」。每一天,无论我做什么,只要我觉得「这件事情值得记下来」,我就立刻用一句话或几个关键词,把它记录到这页备忘录上面。主要包括下面这几类信息:
有趣的、值得后面花时间去研究的概念、问题和知识点;
采取了什么行动,有什么以后可能用得上的信息和细节;自己做出某个判断的思考过程和感受,供以后复盘使用。然后,闲暇的时候,我就打开这页备忘录,做一个纵览,看看有什么可以进一步处理,有什么需要我反复加深记忆,有什么是可以整合、串联起来的。因此,为了方便纵览更多的信息,不建议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,这样会将信息割裂。我自己的做法,是以月为单位,一页备忘录承载一个月的内容。任何时候我需要记录时,就直接写在最末尾,然后打上一个像「2024-05-30 16:00」这样的时间戳。等到了下个月,我就另开一页新的备忘录,同时将旧备忘录上面的重要信息迁移进新备忘录,然后将旧备忘录归档到专门的「备忘录」文件夹里面备用。如果以后需要用到之前的某个东西,比如针对某个问题我采取的行动、处理某个项目时我遇到的问题和思考过程,我都会第一时间在这个「备忘录」文件里搜索,找到我当时做的记录。备忘录跟日记的区别是什么呢?它不需要巨细靡遗地记录你做了什么、遇到了什么事情、有些什么样的心情……它所有一切都是为「复用」而服务的。它的使命就是:记录下一切将来可能用得到的信息,方便我们需要时可以搜索找到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比如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会先构思出若干个习惯,再从中选出能用到这篇文章里的。剩下没有用到的呢,我就会顺手记录到备忘录里面,而不是放在日记里。这样,如果我下次想继续写类似的话题,我只需要搜索一下,就能找到这些备用的素材了。另一点需要注意的,是最好选择能够多平台同步的笔记软件。这样在使用手机时如果有需要,也能第一时间记录下来。实际上,我发现自己使用手机记录备忘录的次数比电脑会更多,因此同步很重要。不过,阅读和回顾的时候,则建议在电脑上操作,这样无论是阅读回顾还是搜索定位,都会更加高效。不妨试试建立起自己的日常生活备忘录,坚持一个月,你也许会发现,原来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信息,差点就被你完全抛弃了。图片
2. 建立一个每天的「长效时间」这是一个足够简单,但是对你的生活有立竿见影帮助的方法。简单来说就是这样:无论你有多忙,每天都尽量拨出30分钟。这段时间用来做什么呢?做「长期来看,对自己有帮助」的事情。具体来说,它包括这几类:待在待办清单上面很久都没有处理的事情;需要长时间一步步去耕耘的事情;最重要的:付出一次行动、可以长期受益的事情。举一些简单的例子:你的待办清单里面,是不是有很多项目,可能是一时兴起,可能对自己有帮助,但又不是那么重要和着急,因此可能放了几个月都没有去碰过?那么不妨把它们纳入这个「长效时间」里面,用每天30分钟去各个击破,把它们搞定。你可能有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,比如:写一份教程,学一门技能,考一个证书……但由于它们不是很重要,因此一直都没有行动过。那么,不妨把它们分配到每天30分钟的时间里,今天做一点,明天做一点……也许,不知不觉之间,它们就被你攻克了呢。至于第三点,就更常见了。比如:给家里某个脏乱差的角落做整理和动线规划;为一直想买但没时间研究的东西做一做功课;试着用模板、流程和其他工具,将自己的工作尽可能自动化;试着研究每天都要用的软件,看看有什么快捷键或更高效的应用方式……这就是长期受益:一件事情,你当下立刻把它做完,它很快就能生效,并且能持续产生作用,提高你的效率,减少你的困扰。绝大多数这种事情都有一个特征:它的短期收益很低。它们在当下来看往往都不太重要,无法帮你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,也无法为你带来强有力的正反馈。甚至,有时候它们的短期收益还是负的:你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,但它并不会在短期内奏效,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发展,才能真正生效。这就会给大脑带来极大的阻力,让大脑不断降低它们的优先级,不断地告诉自己「下次吧」「以后再说吧」……生活中,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:明明改一下默认设置和参数就好的事情,却每次都要手动去选择和调整;明明学一下软件的使用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,却每次都要手动去完成一大堆操作;明明收拾一下房间、优化一下动线就好,却每次都要不厌其烦地从一大堆东西里面翻找……大多数时候,我们是「懒」吗?其实也不是。处理这些问题,并不真的需要耗费我们多少时间。但大脑就是会不断地忽视它们,不把它们纳入「需要解决」的范畴里面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有意识地思考和关注这些事情,并人为地把它们的优先级调高,克服大脑的惰性。从本质来说,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去优化和调整我们的「生活系统」的做法。我们每一次的调整,都是在使这个系统更加贴合我们的习惯,使我们用起来更加顺手。试一试,每天抽出30分钟,去为自己的生活系统做微调和优化。坚持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,原来解决掉这些问题之后,自己的生活可以如此清爽和轻松。图片
3. 培养下意识行动的思维不少读者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:读了很多文章,学了很多方法,开发一款软件需要多少钱但总是学了就过去了,没法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实在的影响,问题究竟出在哪呢?其实,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:你能否把你学到的东西,在生活中穷尽一切可能、创造尽量多的机会,「拼命去用」。当你接触一样东西时,你对它的兴趣和印象是最深刻的。随着时间推移,每一秒,每一分,你对它的熟悉程度都在悄无声息地降低,你的技能熟练度在减弱,你在逐步变得对它「生疏」,慢慢把它忘掉,乃至于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它、从来没有接触过它。这种弱化是缓慢但无可抵挡的,它就像从你身体里面一点一滴被抽离出来,流走。许多人觉察不到这一点,当觉察到的时候,往往已经分毫不剩了。如何抗衡这种弱化的力量?唯一的做法,就是赶紧行动起来,用行动去对冲弱化。你的行动越及时、越全力以赴,这种弱化的趋势就更容易被扼制,乃至被扭转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无论是学习任何东西,还是想达成自己的目标,唯有始终抱着这样的心态,才会更容易成功。你突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子,那么不要迟疑,尽快安排时间动手试一试,哪怕只是找找感受和反馈也好。你对某些习惯不满意,那么不要犹豫,就从今天开始,着手用一个新的习惯去替代旧的习惯。你看到一个很有用的方法,那么不要多想,尽可能把它用到生活和工作中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试试……阻碍许多人去行动的原因,往往是一个借口「我需要更多准备」。但事实上,当我们没有行动的时候,再多的准备也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它们往往是基于我们的想象,而非实际会遇到的问题。在自己的想象上耗费再多的时间,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。更何况,你「准备」得越久,你的兴趣就越会被稀释,动力越容易消散,激情和好奇心也会衰减,慢慢变得懈怠、泄气,最终无疾而终,再转向下一个目标。继而,继续重复上面的循环。—— 有多少这样的机会,就白白被我们所放弃?反过来,第一时间去行动和试错,哪怕失败了,或者犯错了,你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更重要的是,你「微调」了大脑的模式,让大脑把「行动」设置成默认模式。那么下一次,再遇到感兴趣的目标,你就更容易拥有充盈的激情,更加容易去行动……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。把一件事情做好,或许需要很复杂的办法,需要各种权衡、思考,需要一套套严谨的方法论……但「去做一件事情」则很简单。它完全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方法,需要的只是你的一转念 —— 从「它好像很有意思,我下次看看」转变成:「它好像很有意思,让我从现在开始吧!」就可以了。让行动成为自己的默认选项,让自己像溺水者渴求空气一样去行动。这或许是最简单的路径,但可能也是最有效的路径。图片
4. 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回忆录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会有点诧异:我们又不是伟人,为什么要写回忆录?其实,这个回忆录不是写来给别人看的,而是写给自己看的。它的目的是什么呢?是让你在思考和撰写的过程中,你能够清楚地意识到: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看,哪些东西对我来讲是珍贵的、有意义的,哪些东西只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。这可以帮助你为自己的人生构建一个连贯的、有意义的叙事,从而提高对生活意义感和价值感的感知。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有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?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、没有目标、没有方向,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也不知道生活究竟为了什么 —— 这就是「存在主义危机」,也是几乎所有人都曾经遇到过的困扰。如何克服存在主义危机?这可能很复杂,但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点就是,把自己的视野拉长、放宽,不要局限在当下、眼前的时刻,而是去关注自己整个成长的历程,关注自己整个人生里面跟世界的交互和触点:你认识的朋友,你做过的事情,你发出过的声音,你影响过的他人……这些触点,会形成一张强有力的网,让我们的生命体验变得更加丰富、充实,从而帮助我们对抗存在主义危机。那么,如何写回忆录呢?一个简单的做法是:把自己过去的人生分成多个阶段,再细分到每一年,针对每一年,想一想:场景:我做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?有哪些场景至今令我记忆犹新?人际:我有过哪些朋友?我跟朋友一起做过什么事情?经历:我有过哪些重要的经历?我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感受?……然后,在自己闲暇时,翻出来,随便找一年,把自己代入进去,让自己去充分回忆、想象,把能够想到的东西写下来,如实地描述下环境、行为、感受和心情,不需要很复杂,也不需要追求文采,你是写给自己看的,而不是出版。如果觉得写得很乱,那就等下一次有空的时候再去整理就可以。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,在无聊的时候,或是状态不佳的时候,用来让自己脱离「现在」,沉浸回过去中,去体验过去的感受,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。很多人会担心:过度沉溺于过去,是一种软弱的表现。其实不是的。只要你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边界,不要让这种行为干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,就不会有影响。反过来,它会是一种非常好的「回血」方式,能够让你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,去真正关怀和照顾自己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相当于不断跟自己的内心对话,不断剖析、揭示和释放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感受,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,也更加理解「生命的意义」。这是一个不断为生命添砖加瓦、去芜存菁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找寻生命意义的过程。图片
—— 闲聊时刻 ——今年是「L先生说」的第8周年啦!每周四的更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。连我自己也没想到,就这么一周周地写下去,居然就8年了。这8年里,有许多朋友走了,也有许多新朋友来了。非常幸运能够在你的生命中陪伴过你一程,无论它多长,都是一份信任和陪伴。也希望在未来的第九年、第十年……依然能够跟你一起走下去。也欢迎你分享,留言,在看以及,欢迎将我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送喔————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:
每天半小时,让大脑变得更聪明
你也许不知道,自己可能是一个「热人」
请允许自己偶尔情绪不稳定
你是一个容易对什么事都「无所谓」的人吗?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