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12-19 13:11 点击次数:165
高血压肾病又称高血压肾损害,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或肾实质损害,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。本病有良、恶性之分,其中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患者早期仅有夜尿增多,伴有微量蛋白尿,病程进展缓慢,少数可发展成肾衰竭。本病属于中医学“肾风”“肾劳”等范畴。笔者近期跟随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杨进抄方学习,见其诊治了一位高血压肾病患者,经过一段时间治疗,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,遂笔之于文,与诸位同道分享。
患者宋某,女,81岁,2023年2月19日初诊。主诉:发现血压升高30年,肾功能异常1年余。患者自2021年11月体检发现肾功能不全,查肾功能:血肌酐102.0umol/L,尿素氮8.65mmol/L,尿酸502.5umol/L,尿蛋白+。双肾彩超:双肾多发性囊肿。2022年11月11日复查血肌酐117.2umol/L,后住院治疗,查肾功能:肌酐124.7umol/L,24小时尿蛋白定量0.11g,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、高血压肾病、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,予保肾、控制血压等治疗,出院前复查血肌酐118.1umol/L。2013年2月18日复查血肌酐:116.2umol/L。患者就诊时,见精神倦怠,面色少华,自诉平素腹泻便溏,纳谷不振,夜尿频多,每晚5~6次,舌质淡,苔白腻,脉细濡。
诊断:高血压肾病(脾肾气虚,湿阻中焦)。
治则:补中益气,化湿和络。
处方:党参10g,炙黄芪15g,炙升麻6g,当归10g,木香6g,藿香9g,佩兰9g,姜半夏9g,沙苑子10g,石榴皮18g,云茯苓10g,炒山药12g,粉萆薢10g,川断10g,炙甘草3g。14剂,每日1剂,水煎温服。
3月18日二诊:复查肌酐101umol/L,尿素氮7.8mmol/L,尿酸370umol/L。偶有小腹隐痛,大便基本正常,夜尿4~5次,胃纳尚可,舌脉如前,前法继进。上方加小茴香20g、金樱子20g。14剂,每日1剂,水煎温服。
4月16日三诊:复查肌酐100.2umol/L,尿素氮9.8mmol/L,尿酸351.6umol/L。全身倦怠,夜寐不实,软件定制开发夜尿已减少至3次,腹痛未作,苔脉同前。方药调整为:
党参10g,黄芪15g,木香6g,六月雪10g,小茴香20g,金樱子20g,粉萆薢10g,沙苑子10g,补骨脂10g,益智仁5g,巴戟天10g,续断10g,莲须10g,炙甘草3g。14剂,每日1剂,水煎温服。
该患者目前仍在治疗中,困倦乏力好转,大便正常,夜尿2~3次。复查尿常规:蛋白阴性。肾功能待复查。
按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“内风”范畴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高血压肾病继发于高血压之后,日久则有夜尿增多、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。结合患者有纳谷不振、大便溏薄、苔白腻及脉细濡等症状表现,判断本病病位在肝、肾、脾,而三者在生理上相互资助,病理上又相互影响,如肝木横逆克土,则腹痛腹泻,脾土不能制约肾水,固摄失司则小便频多。
杨进认为,初诊时若从肝肾着手,可采用平肝熄风、温补肾气为法,但患者并无肝风内动症状,而平肝、补肾之品又偏于滋腻,在脾虚湿阻、中焦运化无力时不合时宜。本案中患者二便失约(大便溏薄、小便频数)的症状较为突出,根据《灵枢·口问》“中气不足,溲便为之变”观点,遂从“中气不足”论治。通过补益中气、调畅中焦气机,既能使脏腑的功能趋于平衡,二便归于正常,又能规避养肝与补肾带来伤及脾胃的弊端,是为最佳切入点。但本案如果仅用补中益气汤则化湿、助运之力稍显不够,又辅以芳香化湿、调肝行气之品以助药力。二诊时,便溏改善,夜尿仍多,再以小茴香暖下焦、金樱子固精缩尿。三诊时,大便已转实,去藿香、佩兰、石榴皮、半夏等,再侧重于调补肝肾。
杨进指出,对于一些老年慢性虚损性的疾病,多本虚与标实并见。医家在辨证时容易受久病多虚、久病及肾的影响,习惯于施用养肝、补肾之法,但老年人脾胃虚弱,多有气滞、湿阻,滋腻之品有碍运化。叶天士在《临证指南医案·卷五》中提到“勿以久病而投腻补”,告诫我们临证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分清主次,权衡利弊,灵活变通,方能提高临床疗效。(吴力强 王静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)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